什么是“汽车消费”概念?汽车消费发展前景如何?
汽车消费是指个人或集体利用汽车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或集体需求的行为和过程。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汽车消费发展前景如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汽车消费”概念?汽车消费发展前景如何?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1、汽车产业的前向关联。汽车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主要包括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能源工业、机械电子纺织业等配套产品。原材料工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涂料等。设备制造业包括铸、锻、热、焊、冲、压、机加工、油漆、电镀、试验、检测设备等配套产品。能源工业包括石油开采和加工供给等。此外还包括工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配套产品及零部件等。
以日本为例,1980年日本汽车工业用各种原材料占其总量的比率,钢材为17.5%、特种钢材为20.6%、橡胶为53.2%、弹簧为61.2%、铝锭为80.6%、轴承为32.6%、聚氯乙烯为1O.1%、涂料为11.1%。而美、日、英、法等国,钢材、玻璃、石油、镍、铝等原材料在汽车工业上的消耗均占首位。我国汽车产业对原材料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2002年汽车产业对相关工业产品的需求占其总产量的比例为:钢材6.9%、生铁0.75%、标准煤0.59%。
2、汽车产业的后向关联。汽车产业的后向关联主要包括销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公路建设业。销售业主要包括汽车及零件销售。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广告、租赁、司机培训、维修、汽车救援、汽车美容、加油站、停车场等。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汽车客货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汽车租赁业。公路建设业主要指公路改造建设和维护。
汽车产业有极高的产业关联性和波及作用,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汽车产业对其他产业带动的直接度为1:2.4—2.7。1990年,日本汽车工业的每1个就业岗位可为其他部门形成7个就业岗位。美国的汽车行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更高,约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1/6。1990—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职工人数占全国职工人数比重为1.2%一2.O%,并呈上升趋势。
7月7日,商务部、发改委等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促进跨区域自由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不得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及消费补贴设定不合理车辆参数指标。
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下乡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活动优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目前我国有近17万家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其中87%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31%的相关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
从行业分布上看,52%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另有17%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2.2万家。其次为江苏和山东,均有超过1.6万家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此外,湖南和河南也均有1万家左右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
展望1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攻克的难关,像是纯电领域中动力电池、操作系统、充电桩等;氢能领域中以制氢、储氢、运氢为主的低成本氢能体系建设等等。因此,前瞻预测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280万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