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负增长有何表现

| 晓晴

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一切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由于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进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思考也不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负增长有何表现

人口总量有所减少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负增长有何表现

多位人口学专家提及,中国并非首次面临人口负增长。相较历史上的死亡主导型负增长,中国当前遭遇的是生育主导型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宏观现象,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变量值有关。死亡主导型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出生率条件下死亡率攀升,当死亡率下降就会恢复正增长态势;生育主导型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低死亡率条件下出生率更低,需要出生率上升才能恢复正增长。

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介绍,从空间维度上看,人口负增长从县级、省级到全国层面渐次蔓延,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1983年江苏省太仓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5‰,成为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第一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区域;1991年上海市首次出现负增长,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进入21世纪,江浙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相继进入负增长。近些年更多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

“由于生育率持续低迷,全国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似乎比原先预计的要更早一些,人口总量达峰时间在逐年预测中不断被提前,相应的人口峰值则不断下调。”宋健称。

多名与会专家还表示,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将是长期的。“中间或许会伴随着增长和反弹,但人口总体规模的负增长已经成为既定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称。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颖表示,这与人口负增长惯性内在规律的作用有关。

据他介绍,199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内在增长已经由正转负。30年来低生育水平不断累积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是导致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依据七普数据,经过模拟测算,即使现在把总和生育率立即提升至2.1并保持,受较大的累积负增长惯性影响,2044年仍将开始人口负增长,并持续至2090年。

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