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床从做大到做强

| 自迅

在制造业大基金投资的9家A股公司中,科德数控、创世纪、日发精机等均属于工业母机领域公司,那么此次制造业大基金入股工业母机基金这一动作也显得顺理成章了。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国产机床,从做大到做强,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产机床从做大到做强

国产机床,大而不强

工业母机指的就是机床,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其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是机械工业、 汽车工业、电力、动力机车、船舶、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设备,故被称为“工业母机”。它的技术先进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机床的消费金额达到711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世界最主要机床消费市场,去年消费额达到239亿美元,占比接近34%,远超第二名美国。

不过虽然中国机床制造业整体规模庞大,但行业“大而不强”的特点较为明显,“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国产机床多为中低档产品,在价值链高端的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较为滞后,核心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技工人才储备不足等。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8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近82%,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65%,在中低端机床产品上,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是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由于国内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技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目前国产化率仅约6%。

中国的高端机床市场,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基本被发那科、西门子等境外厂商所垄断。海外品牌在技术、规模、品牌影响力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传统工业强国德国、日本、美国为主要机床大国,其中德、日两国就占据全球约45%的机床出口市场。

相比海外龙头企业,国内机床企业体量普遍偏小。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全球前九大机床生产商营收均超过100亿元,而2021年国内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机床业务收入规模普遍低于50亿元。即使是国内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其国内市占率仍然很低,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单一企业无法投入大量资本进行技术研发,导致国产机床在高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高端机床瞄准自主可控

如上文所言,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复杂,对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科研、精密器械等行业具备重要影响,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高端的机床设备,以“战略物资可能被用作军事用途”为由对华进行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这导致我国不能及时共享某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为实现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的真正转变,解决 “卡脖子”环节的国产化率,工业母机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是迫在眉睫。

2021年8月19日,国资委扩大会议首次提及工业母机,并强调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本次会议提到的多个方向中,工业母机的排名位于首位,甚至还在高端芯片之前,体现出工业母机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层面的重视。在今年的报告中,再次提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相关支持工业母机的扶持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中。

对于未来工业母机的国产化目标,《(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主轴、丝杆、线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要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尾声

我国工业化进程初期,国有机床厂商在我国机床产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进步,我国低端机床需求量逐渐下降,而中高档数控机床面临欧美、日韩地区机床厂商的激烈竞争,主要国有机床企业在转型中陷入经营困境,沈阳机床等老牌机床厂最终被破产重整。

不过当下部分民营机床企业抓住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围绕汽车、消费电子、模具、高端装备等下游行业需求实施产品开发,逐渐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在新一轮高端机床的国产替代大潮中,政策的大力扶持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企业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持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1036